百家飯香暖人心!雷山縣永樂鎮(zhèn)加支村用互助食堂搭起鄰里溫情橋
連日來,持續(xù)的暴雨導致雷山縣永樂鎮(zhèn)加支村棉花坪組隱患點整體變形開裂,部分村莊房屋受損,存在重大風險隱患。為了群眾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,加支村黨支部聯(lián)合鎮(zhèn)黨委、鎮(zhèn)政府迅速組織群眾轉(zhuǎn)移至就近安置點。在臨時安置點里,黨員干部們?nèi)找箞允亍⑹聼o巨細,受災村民們主動分擔、守望相助,攜手共同渡過難關,一幕幕暖心場景令人動容。
臨近中午,走進永樂鎮(zhèn)加支村安置點,臨時搭建的廚房里,大鐵鍋正冒著騰騰熱氣,一股濃郁的飯菜香撲面而來。
“咱不能光等著被照顧!”加支村棉花坪組小組長楊秀海麻利地揮舞著鍋鏟,綠油油的青菜在油鍋里滋滋作響。水槽旁,五六個婦女圍坐成圈擇菜洗菜;幾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主動承擔起搬運物資的活兒;孩子們也沒閑著,幫忙剝蒜、遞碗筷,做些力所能及的事。濃濃的煙火氣讓這個臨時的“家”格外溫暖。
“米是余忠華等16戶村民捐的,菜是李金梅等32戶村民捐的,咱們這是‘百家飯’!”村文書陳娟介紹,目前全鎮(zhèn)物資短缺、交通中斷、運輸困難,僅靠政府的支持幫助是不夠的。于是,加支村黨支部發(fā)出“鄰里互助、共渡難關”倡議,建立“村集體統(tǒng)籌+村民自愿捐贈”的物資調(diào)配體系,倡議發(fā)出短短半天,臨時安置點的空地上堆滿了村民們自發(fā)捐贈的食材和生活物資。
同時,針對安置點人多秩序混亂、衛(wèi)生清潔滯后等問題,村黨支部創(chuàng)新推出“1+2+N”值班制度,制定《互助食堂值日表》,分小組將洗菜、切配、烹飪、洗碗、打掃等任務細化到人,每日由1名黨員帶班、2名群眾輪值,并設置N個特長崗,安排擅長烹飪的村民組成“炊事班”,有車輛的負責采購運輸,讓安置點既有秩序更有溫度。
更讓人感動的是,7月1日,加支村未受災的野豬坡片區(qū)群眾自發(fā)組成慰問團,帶著滿滿的愛心物資來到村臨時安置點,為因汛情轉(zhuǎn)移至此的受災群眾送去溫暖與關懷,并共同商討災后重建計劃。
“都是一個村的,這時候不分你我,能幫一點是一點!”村民們的樸實話語,道出了最真摯的情誼。
災難無情,人間有愛。在這場與暴雨的較量中,加支村的村民們用一筐筐蔬菜、一袋袋大米、一張張值班表,書寫了黨群同心、鄰里互助的動人篇章。而這股凝聚的力量,也必將助力他們早日重建家園,迎接雨后的燦爛晴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