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腳步丈量責任 用堅守譜寫大愛——記臺江縣民族中學支教校長賴良才
在黔東南的崇山峻嶺間,每天清晨六點,臺江縣民族中學的校園里總會出現(xiàn)一個略顯蹣跚的身影。他時而駐足傾聽教室里的讀書聲,時而俯身撿起地上的紙屑,時而與早到的學生親切交談。這位兩鬢斑白的長者,就是來自廣東佛山的支教校長賴良才。

2022年5月9日,賴良才為高三優(yōu)秀學生頒獎
2021年8月,56歲的賴良才作出了人生中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——放棄順德舒適的工作環(huán)境,遠赴千里之外的貴州臺江支教。當時,距離他退休只有四年時間。“作為一名支教老師,就是要實實在在,認認真真,一心一意,淡泊名利,把愛心和責任扛在肩上。”賴良才說。
一踐行愛心與責任育人模式
初到臺江,這位資深教育工作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。臺江民族中學辦學經(jīng)費緊張,校園設施陳舊,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,教學理念相對滯后。最讓他揪心的是80%學生為留守學生,家長常年在外打工謀生,家庭教育嚴重缺失;面對這一情況,賴良才校長埋頭思索,反復梳理陳立群、蔡毛校長的成功管理經(jīng)驗,結(jié)合客觀實際,積極探索“嚴管與關(guān)愛、陪伴與共進、樂教與善教、勤學與智學”的育人模式。
于是,這位臨近退休的校長開始了他的"課堂長征"——每天巡視課堂和自習課至少6次,行走達2萬步以上,時常走得膝蓋酸痛煎熬,但他常說,把巡視課堂當成鍛煉身體。之前,在廣東順德一中,校園平坦,并且有電梯,不用爬坡、爬樓梯,來到臺江縣民族中學后,巡視三個年級的課堂,需要爬坡、爬樓梯,膝蓋無法承受超負荷的運作,疼痛不已。但是為了臺江民中的學生,他堅守著,從不間斷,用“愛與陪伴”履行著自己的職責。

2022年6月30日,賴良才到方召家訪
看著每天穿梭于一間間教室的身影,年級分管校長、班主任、科任教師不忍心一個孤獨的身影守候著三千多名學生,“一位來自異鄉(xiāng)的臨近退休校長,不為名,不為利,依然如此,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堅守、不陪伴呢?”漸漸地,越來越多的老師加入了“陪伴教育”的行列,校園里形成了獨特的“影子效應”——校長的身影在哪里,師生的精氣神就在哪里。
二躬耕不輟的教學引領(lǐng)者
在深入聽課200多節(jié)后,賴良才發(fā)現(xiàn)了制約教學質(zhì)量的關(guān)鍵問題:課堂教學方式陳舊,效率低下。他強忍咽喉炎帶來的不適,堅持聽完每一節(jié)課,課后與教師促膝長談。
“賴校長聽課從不打斷課堂,即使咳嗽也忍著,這讓我們既感動又慚愧。”在同一層樓辦公的教師說道。正是這種潤物無聲的方式,讓教師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。

2022年6月30日,賴良才到方召送喜報
賴良才適時推出“三研三學五環(huán)”課堂教學改革,他不厭其煩地聽課、交流,并親自參與每一次集體備課,主動加入教師的探討行列。漸漸地,課堂開始煥發(fā)活力: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,教師成了引導者。
這場教學改革最終結(jié)出了碩果:2024年高考,一本(特控)上線人數(shù)由2021年的263人增加到423人,本科上線人數(shù)由2021年的698人增加到905人,985高校錄取的人數(shù)由2021年的9人增加到34人,更有2名學生圓夢清華。更可貴的是,教師隊伍煥發(fā)新生:2023年有6位老師評為州級骨干教師(班主任),2024年有10位老師評上高級職稱,14人獲得中級職稱,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。
三大愛無疆的教育先行者
在臺江的崇山峻嶺間,賴良才的足跡遍布每一個村寨。三年來,他帶領(lǐng)支教團隊家訪200余次,為貧困學生送去溫暖。2024屆高二學生潘某某父母雙亡,叔叔又患重病,面臨輟學困境。賴良才不僅自掏腰包資助她5000元,還每月提供500元生活費直至畢業(yè)。

2022年8月20日,賴良才到臺江開展下村助學活動
看到學校辦學經(jīng)費緊張,實驗室建設滯后,無法適應新課改發(fā)展。他多方奔走,爭取到佛山幫扶300萬元實驗室改造資金,引入價值60萬元的教學設備。每年中秋,遠在廣東的愛心企業(yè)總會準時送來月餅,讓老師們感受到“山海情深”。
2024年7月,本應結(jié)束支教返鄉(xiāng)的賴良才再次作出令人意外的決定——申請延期一年。“我想把接力棒穩(wěn)穩(wěn)地交到當?shù)乩蠋熓种小!彼f。

2022年9月27日,賴良才為受資助學生頒發(fā)愛心資金
如今,在臺江民中的校園里,清晨六點的身影依然準時出現(xiàn)。這身影不再孤單,身后跟著一群被喚醒的教育追夢人。賴良才用他的“講臺長征”詮釋著: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,而是點燃一把火。這把火,正在黔東南的青山綠水間,照亮越來越多山里娃的夢想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