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下聽風,靜悟自然
夜色已深,月光如洗,灑落在庭前的石階上。我獨自坐在石階上,靜聽風聲。
風這東西,總是極富趣味。白日里,它呼嘯而過,卷起塵土,搖曳樹枝,顯得幾分暴躁。一旦到了夜晚,卻變得溫馴,只輕輕掠過耳畔,發(fā)出細微的聲響,仿佛生怕驚擾了人的清夢。
風從何處來?又要往何處去?這問題,恐怕連風自己也未必明了。它只是無端地起,無端地止,無端地穿過林梢,掠過水面,又無端地消失在遠方。風的行跡,向來難以捉摸,也無需去琢磨,順應自然就好。
月光下的樹葉被風吹得輕輕顫動,投下斑駁的影子。這些影子在地上爬行,時而聚攏,時而分散,如同無數(shù)細小的生靈在竊竊私語。我凝視這些影子,竟覺得它們比實物更為生動。實物是呆板的,固定的,而影子卻會隨著風的變化而舞動,顯出幾分靈性。
遠處傳來幾聲犬吠,隨即又歸于寂靜。犬吠聲在夜風中顯得格外清晰,卻又很快被風吹散。犬大約也是被這夜風驚動,才發(fā)出幾聲不安的叫喚。然而風過無痕,犬也就沉默了。
風漸漸大了些,帶著幾分涼意。這涼意并不刺骨,反倒使人清醒。白日里的煩憂,此刻被夜風一吹,竟消散了大半。人的煩惱,原也不過是一陣風的事——來了又去,去了又來,終究不能長久停留。
我忽然想起幼時在鄉(xiāng)間,夏夜納涼,常聽老人們講“風有風眼”之說。他們道是風起之時,若尋得風眼所在,就可安然無恙。我那時信以為真,每逢大風,便四顧尋找那所謂的“風眼”,自然是徒勞的。如今想來,風眼之說固然荒誕,其中卻暗含著一種智慧——面對無常之風,人總想尋一處安穩(wěn)所在。
月光愈發(fā)明亮,將院中的一切都鍍上一層銀白色。風掠過竹叢,發(fā)出沙沙的響聲。這響聲既不急促,也不拖沓,恰如其分地填補了夜的寂靜。竹是風的知音,風來則鳴,風去則默,從不強求,也不挽留。
一片枯葉被風卷起,在空中打了幾個旋,最終落在我的腳邊。我拾起這片葉子,見它早已干枯,葉脈卻依然清晰可見。這葉曾綠過,茂盛過,最終枯萎,而今又被風帶到此處。
風漸漸小了,夜卻更深了。天上的星子顯得格外明亮,像是被風吹得更加璀璨。星子們冷冷地俯視著地面,對風的來去毫不在意。
我仍舊坐著,感受著風的余韻。風雖已弱,卻仍未止息。它時而輕撫我的面頰,時而撩動我的衣角,如同一個頑皮的孩子,不肯輕易離去。我不禁微笑——原來風也有性情。
風終于停了。萬籟俱寂,連竹葉也不再作響。月光靜靜地籠罩著一切,仿佛剛才的風從未出現(xiàn)過。只有我知道,風確實來過,又走了。它帶走了什么?又留下了什么?這些都不重要了。
站起身來,拍拍衣上的塵土。夜風給我的,不過是一時的清涼與片刻的感悟。明日太陽升起時,風又會以另一種面目出現(xiàn)。風永遠是風,變的只是看風的人的心境罷了。